以浙江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青年教师梁新强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的一项全球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 agriculture,CA)评估研究成果《Productivity limits and potentials of the principles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于
目前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既要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粮食需求,又要减少农业投入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免耕为核心的CA管理模式被认为是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一项措施。近年来,CA在土壤固碳及氮磷减排等方面已有大量实证信息,然而在全球不同气候背景下,免耕的适用性也极具争议,限制了该项措施在一些地区的推广应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梁新强老师与所在访学单位及农业生态环境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一起构建了一个全球最庞大最全的CA系统生产力比对数据库,数据涵盖63个国家、48种作物、610项研究、5463个观测值,并完成了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工作。结果显示,尽管在全球平均尺度上CA与传统耕作相比会使作物小幅减产约6%,但在气候干旱地区,全面落实CA“三根支柱”(免耕、秸秆利用、轮作)的实施,可使CA的生产力与传统耕作维持同等水平,揭示了CA应对气候变化下农业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性。文章同时指出,生产力只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CA措施的可行性需要结合土壤固碳、氮磷减排、投入成本等因素综合考量。本研究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课题资助,论文的发表极大地提升了浙江大学环境学科在面源污染防治领域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照片由合作者Rodney Venterea教授提供